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各市、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十大类61项指标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我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结合我省实际,统筹考虑全省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和发展战略等十大类61项指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而得出。
我省主体功能区划,按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构建我省三大空间战略格局
从建设富裕和谐生态陕西和国土空间永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遵循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着力构建我省三大空间战略格局。
——构建以“一核四极两轴”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一核,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西咸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建设为着力点,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人文历史古都,形成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四极,即宝鸡、榆林、汉中、渭南4个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两轴,即以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东西向主轴,以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为南北向主轴,形成“十”字形城镇群主骨架。
——构建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即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和秦巴山地生态屏障。三带,即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和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构建以“两屏三带”为主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黄土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保护与修复;秦巴山地生态屏障要重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加强水源涵养。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渭河沿岸生态带要重点开展渭河全线综合整治,营建生态林带,打造“八百里秦川”绿色生态走廊;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要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和沿江绿化,打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绿色生态走廊。
——构建以“五区十八基地”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关中平原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为主的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以精细菜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渭北台塬重点建设以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以豆类、玉米为主的杂粮生产基地,以牛、羊为主的奶畜产品产业基地,以家庭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生猪产业基地。汉中盆地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双低”油菜产业基地,瘦肉型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基地。陕北高原重点建设以红枣、马铃薯、豆类为主的优质杂粮干果生产基地,春玉米生产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大漠蔬菜生产基地,绒山羊产业基地。秦巴山地重点建设以天麻、杜仲、丹参、黄芩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核桃、板栗、魔芋、食用菌、蚕桑等为主的林特产品产业基地,以及优质茶叶产业基地。
关中纳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两个区域,即关中—天水重点开发区域的关中地区和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域的榆林北部地区,总面积3383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扣除基本农田后面积2597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2.6%。
关中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部分,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和杨凌六市一区范围内的部分地区。功能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历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与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走廊为主轴,以包茂、京昆、福银、沪陕高速公路关中段沿线城镇带为副轴,关中环线周边中小城镇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高水平建设西咸新区,推进西咸一体化,强化科技、教育、商贸、金融、文化和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教育和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国际化水平。
——构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资源加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加强渭河、泾河、千河、北洛河和石头河、黑河等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地下水保护,修复水面、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区,加大重点区域绿化,构建以秦岭北麓、渭北台塬、渭河和泾河沿岸生态廊道为主体的关中生态屏障。
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延安市、汉中市和安康市的三个区块4个县(区),总面积763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扣除基本农田后面积666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2%。
限制开发区域1——农产品主产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是指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区域。
我省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渭河平原小麦主产区,以及渭北东部粮果区、渭北西部农牧区、洛南特色农业区,总面积31269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2%。2010年年末人口867万,占全省的23.2%。
渭河平原小麦主产区包括西安市的蓝田县和户县,宝鸡市的凤翔县、岐山县、扶凤县和眉县,咸阳市的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和乾县,渭南市的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等16个县,面积1778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该区域是国家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建设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基地和玉米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限制开发区域2——重点生态功能区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脆弱、生态功能重要,关系到全省乃至国家生态安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
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我省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包括西安、宝鸡、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7市33县,总面积81202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4%。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凤县、太白县,汉中市南郑县、洋县、西乡县、勉县、佛坪县、宁强县、略阳县、留坝县、镇巴县,安康市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旬阳县、镇坪县、白河县,商洛市镇安县、柞水县等23个县,总面积58917平方公里。该区的主体功能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提供生态产品。
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分布在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和秦岭山地东部,主要包括铜川市宜君县,延安市延长县、延川县、甘泉县、富县、黄龙县、宜川县、黄陵县,商洛市商南县、山阳县等10县,以及其他一些生态功能比较重要的地区,总面积51859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2%。
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
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目前,全省境内共有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64处,面积约9435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6%;省级禁止开发区域343处,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不含省政府公布的55个重要湿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扣除相互重叠的面积,全省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实际面积22949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1%。
今后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化自然遗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自动进入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三大空间战略格局
“一核四极两轴”城市化战略格局
一核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西咸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建设为着力点,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人文历史古都,形成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四极 宝鸡、榆林、汉中、渭南4个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两轴 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东西向主轴,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为南北向主轴,形成“十”字形城镇群主骨架。
“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两屏 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和秦巴山地生态屏障。
三带 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和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
“五区十八基地”农业战略格局
关中平原 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为主的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以精细菜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渭北台塬 重点建设以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以豆类、玉米为主的杂粮生产基地,以牛、羊为主的奶畜产品产业基地,以家庭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生猪产业基地。
汉中盆地 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双低”油菜产业基地,瘦肉型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基地。
陕北高原 重点建设以红枣、马铃薯、豆类为主的优质杂粮干果生产基地,春玉米生产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大漠蔬菜生产基地,绒山羊产业基地。
秦巴山地 重点建设以天麻、杜仲、丹参、黄芩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核桃、板栗、魔芋、食用菌、蚕桑等为主的林特产品产业基地,以及优质茶叶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