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下午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
习近平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加强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习近平指出,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
习近平强调,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习近平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近期新政策摘要及经济动态信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一是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政策扩展到个人独资企业。将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享受1年社保补贴政策,由原定执行到今年底改为长期执行。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扩大到所有依法参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二是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厂房等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三是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由10万元或不足10万元统一调为10万元,个人贷款比基础利率上浮3%以内的部分由财政贴息并简化手续。四是采取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措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网上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五是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允许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近日撰文称,我国设立国家住房银行条件已基本成熟,改革依据充分,资金规模巨大。张其光称,目前房地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房地产化”短期内难以扭转。设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或可定名为国家住房银行),是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张其光在文章中建议,加快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将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合为国家住房银行,向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十条”重点部署工业及城镇水污染防治,并提出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水十条”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就是强调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其中,工业污染防治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是重点。针对工业废水,“水十条”的要求是,对小型、分散排污企业以关停取缔为主,对中大型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污染治理为主;针对城镇污水,则要求三四线城市以新建项目为主,一二线城市以升级改造为主。“水十条”重点明确这一领域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根据“水十条”部署,污水再生利用、配套管网建设、污泥处理处置将是城镇污水治理重点。“水十条”并未提及投资规模,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万亿是“下限”,最终投资总规模将明显超过这一数字。
◆日前发改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和全国老龄办综合部发布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抓好近期重点工作。通知提出切实加大养老服务体系投入力度,要确保将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同时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并积极谋划“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知提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各地要结合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示范企业。要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一是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二是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三是完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政府可根据协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并简化规划选址、用地、项目核准等手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可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四是允许对特许经营项目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五是严格履约监督,保障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吸引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两部门日前发文拟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意见提出,水污染防治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以费价机制透明合理、现金流支撑能力相对较强的存量项目为主。经充分论证的新建项目可采取PPP模式。此外,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的地区,率先推进PPP模式。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29日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四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中央财政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实行普惠制。但是,2017年至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将有适当退坡,补贴最高退坡幅度在2016年基础上将下降四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近日发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建设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旨在促进债券融资支持重点投资和消费需求。发展改革委表示,加大债券融资方式对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和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以及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的支持力度,拉动重点领域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27日由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划提出,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等。其次是中药材的质量得到提升,生产技术和标准不断提高。规划特别提出要提升中药材科技水平和质量。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财政部日前对外发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对财政资金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以后年度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分配,制定调整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近日获悉,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债登将承担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中的第三方技术评估工作。今后,发改委将不再对企业债申报材料进行具体审核,而是参考中债登出具的技术评估意见,作出是否同意发债的决定。这意味着市场呼吁已久的注册制已渐行渐近。
◆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意味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即将打破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国际品牌可来“打擂”,民营资本也可进入。
◆国土部官方网站近日发布“2015年一季度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4%。其中,房地产用地2.47万公顷,下降38.7%;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4.47万公顷,同比增长0.6%。
◆央行近日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报告称,初步统计,2015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4月21日三地同步挂牌,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2.0时代。至此,由北到南的四大自贸区沿太平洋西岸连点成线,勾勒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自贸区由一家增至四家 ,试点面积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近480平方公里,而且新增的3家自贸区不仅推广了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经验,又根据各自定位体现了区域化、差异化特色。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 俊臣16日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1610.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898.2万件。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银行等净投放中期基础货币3700亿元,MLF期末余额为1014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均为3.5%。从央行货币政策司了解到,此举是为了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证基础货币供给。MLF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在提供MLF的同时,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近日陕西省政府出台25项具体措施,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力稳产促销保工业。支持重点企业稳产达产,推进陕西未来能源榆林100万吨煤制油、陕煤化蒲城煤制烯烃、神华甲醇下游加工等项目达产达效,新增产能煤制油145万吨、煤制烯烃310万吨等;加大地域特色产品促销力度,年内开展对接活动100场以上,进一步开拓京津冀市场,实现兰炭销售3000万吨等;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用电量试行每度8分钱左右奖励政策;遴选100家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力促销售收入3—5年翻番;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50个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千亿百项”技改工程,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双百”工程。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争取完成投资900亿元,较上年新增150亿元,全面启动阳安铁路复线、西安火车站改扩建、蒙华运煤通道等项目建设;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年争取完成投资超过250亿元,全面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争取提前实现汉江黄金峡水库施工截流;做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争取完成投资550亿元,4月份开工建设榆横——潍坊特高压输电通道项目;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全年争取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50亿元;加快245个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度投资达到100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镇幼儿园150个、中小学校100个,确保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16.3万套。
◆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我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71.91亿元,同比增长6.9%。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部署从改革创新制度入手,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更加便捷、透明的投资项目核准制。
◆近日从西咸新区管委会获悉,西咸新区从13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入选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将连续三年、每年获得4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而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城市创新建设模式。
◆从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新建整镇连片粮食基地40万亩,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节水灌溉80万亩,力争在粮食四大功能区内建设2000万亩集中连片永久高产粮田,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今年我省将启动“秦岭国家中央公园”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西安周至境内的秦岭北麓地带,在秦岭国家植物园现有规划的基础上,面积扩大一倍延伸到秦岭南坡,使整个秦岭国家植物园处于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核心区域,目前,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可研报告申报工作即将启动。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下发《关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包括我省安康、周至和志丹“一市两县”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
◆日前,《陕西省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制定出台,该计划实施期为2014年至2017年。 计划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工业行业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可实现年削减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9.2万吨、氮氧化物1.12万吨、烟(粉)尘9万吨、挥发性有机物3.2吨,力争到2017年重点工业行业的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陕西水利工作重点是:完成水利投资240亿元,加快骨干水源建设,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同时完成“十三五”规划,推动全省水利快速发展。
◆从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的我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我省从六大方面明确了对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其中居民住宅也可登记为住所(经营场所)。 一是市场主体经营场所与住所在同一地区登记机关不同地址的,只需申请备案,无需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注册;二是从事无实体店铺的网络商品交易服务的以及创意、设计、创作等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经营活动的,可将住宅登记为住所(经营场所);三是无实体办公产场所的市场主体,可以将住所登记为所托管的商务秘书企业的住所;四是住宅申请登记为住所必须有居委会、物业公司出具的同意登记的证明文件;五是市场主体登记的住所要符合消防、环保、物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六是工商部门要对申请人提交的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材料进行审查,如发现通过登记的住所与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将会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近日汉台区在铺镇工业园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竣工项目投产达效仪式。当天开工的莱科电梯配件生产线、金汉汽车零部件生产线、汉台区城市和农村配套电网建设工程、前进西路南北区域棚户区改造等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33亿元,项目主要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建成达效项目有吉锐电缆生产线、大秦机械传感器零部件生产线、褒河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铺镇保障性住房等,12个建成项目总投资13.36亿元。
◆在西乡合行基础上改制的陕西西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乡农商银行)近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市首家挂牌开业的农村商业银行。西乡农商银行目前注册资本2亿元,资产总额70.33亿元。
◆近日从市政府获悉,从今年起我市将全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两汉三国文化、栈道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市政府确定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张骞文化旅游园、大汉中古栈道文化旅游品牌、天汉滨水文化旅游公园、兴元汉文化养生区、市博物馆、南郑大汉山文化旅游、略阳氐羌文化旅游带、镇巴苗族风情谷、佛坪文化旅游中心等项目为当前和“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的十大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AG600 中后机身、后机身大部件近日在中航飞机汉中飞机分公司下架。这标志着该型飞机向2015年底前在珠海完成总装、2016年实现首飞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日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获颁“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同日,由横琴管委会制订的《广东横琴自贸试验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管理试行办法》生效试行。据介绍,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是以营业执照信息为基础,集合企业其他登记、许可、备案、资质认证等信息,经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可作为数字证书使用的“企业电子身份证”。据介绍,该卡引入了“大数据管理”“互联网+”“智能化监管”“全天候服务”“政企携手招商”等理念,具有证照信息电子化集成化、信息数据权威、使用功能广泛等三大特点。今后,横琴的企业凭借该卡,将逐步实现“一卡在手、服务全有、政商共用”。
◆“轻、快、好、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对钢结构建筑特点的最好的诠释。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创新论坛”上,沈祖炎表示:“钢结构建筑最适合建筑工业化建造。”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沈祖炎认为,现代建筑工业化应具备信息技术控制下的建造、从大规模成批生产走向大产量定制生产两个特征。在大产量定制生产条件下应做到:建筑设计个性化、结构设计体系化、各部尺寸模数化、结构构件标准化、加工制作自动化、配套部品商品化、现场安装装配化、运行维护信息化、拆除废件资源化。沈祖炎认为,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建造的主要优势有5个:一是已基本达到预制装配化建造。二是已具备建造智能化自动制造流水线的能力。三是已形成若干种符合建筑工业化制造特征的体系建筑,如:轻型工业厂房的轻钢门式刚架体系建筑、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体系建筑。四是已完成多种建筑部品的商业化生产,如:墙面、楼面、屋面等。五是已探索若干种体系建筑的工业化建造。
PPP新政的本质是工程金融创新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不如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背景之下,国务院新近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PPP合作模式的政策推动力再加一把油。纵观该《办法》的核心内容,除放宽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外,推动PPP模式的内容核心是金融创新推动PPP项目落地实施。
1、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最长借款期长达30年。该项政策的前置条件是政府对PPP项目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完善PPP项目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正是通过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使PPP项目成为相对稳定的“细水长流”现金流项目。众所周知,在建筑业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发放信贷,风控环节相当重要的一环既是审查借款方未来的稳定的现金流是否充分,能否覆盖还款需求。PPP模式运营的公共项目,天然具有经营垄断性;在政府明确收费机制及补贴办法之后,PPP项目的未来现金流较为明确。这将大大减轻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投入PPP项目的动力。
2、《办法》明确,PPP项目可进行未来收益权质押借贷。该办法与上文中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信贷支持属异曲同工,但更针对一般性商业金融机构。与现行的政府公共工程由当地城投公司经营相比,PPP模式撬动了来自民间的资金,并将信贷压力从政府地方债务(或隐性担保)转化到商业企业;对降低我国当前地方债激增有积极的意义。
3、《办法》鼓励产业基金入股PPP项目,提供项目资本金;并通过项目公司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金融产品。本条内容实际是进一步扩大PPP项目融资渠道从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拓展到直接融资,进一步丰富PPP项目资金来源。在金融业务中,银行类融资被称为间接融资——即银行扮演了信用中介角色;而资产支持票据等为直接融资,出资人直接对接融资人,并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流通、交易。
总之,国务院新出台PPP新政,为PPP项目的融资渠道规划了更为多样的方式,本质上是以金融创新促成PPP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新方向;缓解政府债务压力,为民间资金释放投资空间。
◎ 财经观察
新华社:监管层支持股市原因分析,或解地方债之围
去年以来,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出台的密集程度还是监管层的轮番表态,都表现出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和产业的转型之外,利用资本市场汇集社会资金的功能来间接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也是监管层如此支持股市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功利地看,股市上涨可提升国有股权价格,有利于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更为容易。可以说,如果在牛市之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有利于政府的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股市上涨可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久而不解的难题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能够对商业银行现行的存量金融资产进行改革和调整,极大地缓解和释放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股市上涨还可以使其成为130万亿巨额货币发行量新的“蓄水池”,以取代房地产市场旧蓄水池,化解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章来源:搜狐网)
◎ 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要有产业支撑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本质上是从传统的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转向更多注重“人口城镇化”,让数以亿计、主要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里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家庭式、永久性迁移,最终完全市民化。“人的城镇化是方向和目标,如果没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大格局,城镇化就是空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说。然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简单的“造城”,过度城镇化,因缺乏产业支撑,没有人气。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新城镇时说:“新型城镇化一个核心是什么?是要有产业的支撑。”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坚持产城融合,产业带动: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产业解决就业,就业带来人口,带来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的逐渐完善,从而实现“人的城镇化”。因而,把产业作为发展的火车头,是城镇化必由之路。
英国:望山见水的城镇化之路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肇始于18世纪上中叶,在此之前,英国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这不仅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启动积累了资金。在随后大约一个世纪里,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城镇化进程。英国的成功经验,既得益于工业化革命的大力拉动,也与其注重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和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有关。此外,英国不断出台和强化各项立法,让法律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主角,从而为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注入活力,尤其是通过法律的调节,对城镇化进程进行“纠偏”和“防误”。英国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城市化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率先倡导城镇化,他对城镇化的定义并不是使乡下人一窝蜂似地盲目涌进城市,而更多的是把原有的乡村打造成城镇,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刘易斯认为,应该倾力发展一大批农村小城镇,并在每个小城镇都建设工厂、医院、图书馆、学校、电站等硬件设施。
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实实在在践行着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之路。19世纪的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曾经在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过的关于“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一条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霍华德眼中的“花园城市”的核心是一个花园,周围一圈布置市政和文化设施群,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和医院。六条主要街道会从市中心辐射向远郊。城市会按照同心环的区域规划,从核心向边缘看去有公园、购物中心(包含植物园)、住宅区和工业。主要交通道路沿同心环和半径分布。
受霍华德思想的影响,1903年,第一座花园城市在当时伦敦北48公里的地方建成,它的名字叫“莱切沃斯”。按照霍华德原则建立的这个城市随后蓬勃发展,于是在1920年,第二座样板城市,“威尔文花园城”在附近拔地而起。之后,英国陆续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
多年来,英国建设花园城市的步伐从未停止。二战后,英国陆续打造了近三十座花园城市,其中包括白金汉郡的米尔顿凯恩斯、东南赫特福德郡的斯蒂文尼奇、北安普敦郡的科比和苏格兰的坎伯诺尔德。最新的案例发生在2014年12月初。12月1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秋季报告中宣布将把英格兰中部区牛津郡的比斯特打造成花园城市。
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伦敦中心城区的上班人口有40多万,但是居住人口却只有4万,大多数的上班族都选择居住在一个小时火车路程的周边城镇,这些城镇有购物中心和密度不输于城市的便利店,各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舒适的居住。
在这个基础上,大城市只意味着工作地点,而非必需的获得更高品质生活的终点。而小城镇的发展则围绕着提供更多的住宅、就业机会,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等主题。所以,在英国,城镇化不以人口向极个别大城市的单向性流动为标志,也不以在城市中建设高楼大厦为标准。一方面是城镇规划时重视人与环境。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的问题:拥挤的市中心,任何与土地有关的大笔交易都将是一件昂贵并且耗时的生意。而政府绝对不会为了招商引资或者促进商业发展而在行政上以任何手段帮助推进这一过程。(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 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
汉中市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图
(2013年5月~2015年4月)
单位:元/吨
◎ 我市汉台区主要建材价格信息
建筑材料市场参考价格(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