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动态
我国将投入3.7万亿元防治大气和水污染
编者按:目前我国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市场态势已悄然发生系统性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行业将日暮途穷,一大批新兴绿色产业、行业将应运而生。我市处于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源保护地,此问题将更为严峻,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严峻的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环境治理一步步升级。从近日召开的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获悉,环保部正在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望在年内公布征求意见稿。我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的直接投入将达到3.7万亿元。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环保部正在牵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汪涛处长表示,预计整个行动计划的投入将达到1.7万亿元。除了大气,还有水。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表示,2012年我国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治理PM2.5起到了积极意义。目前环保部正在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这是继空气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环境标准。该标准希望在今年年内公布征求意见稿。与标准相适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在紧张制定中。汪涛表示,这个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
一系列支持之下,各方对环保产业的前景非常看好。汪涛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累计产值超过7万亿元,增加值约2万亿元,接近全社会环保投入。“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累计产值预计超过10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政策及经济动态
◆近日国务院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财政部近日在网站公布了财政部长有关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总体方向的发言,楼继伟指出,主要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重点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3、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4、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19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披露,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3万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2.6%;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多增7326亿元,增量占同期贷款增量的27.1%。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确定到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模将发展到40.1万公里。我省进入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将由3600公里提升到5500公里,新增了府谷-榆林-延川-渭南-蓝田、陇县-宝鸡-汉中、合阳-铜川-凤翔、安康-平利-镇坪4条大通道,以及西咸北环线、咸阳-旬邑、安康-岚皋、延安-延川等4个具体线路。同时,国道将由目前的3900公里发展到9500公里,新增凤翔-太白-留坝、商南-宁陕-汉中-略阳等17条通道。
◆从近日召开的陕西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上获悉:从2013年起,我省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并决定从2013年至2015年,省上分批次给予每镇(街区)2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省级财政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省上每年评出10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先进镇,年终给予每镇100万元奖励。汉中市此次列入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地区有:宁强县青木川镇、洋县华阳镇、南郑县青树镇、留坝县留侯镇、勉县武侯镇。
◆汉中市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达成意向,在未来几年将联手投资500亿元,按照航空、第三次工业革命示范、非航空产业三个主题,打造涡桨类飞机世界第一极,建成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地27.8平方公里的汉中智慧航空新城。新城已纳入新修编的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方面达到市中心城区水平,预计到2020年,建成后的汉中智慧航空新城人口规模将达到20万人。
◎ 评论观点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之痒百姓之痛
央行日前发布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截至5月底,我国个人存款余额为44.17万亿元,以全国人口总数13.5亿计算,人均存款为32719元。
居民高储蓄率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奇特现象;2012年陆家嘴论坛上,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发言中称,2011年全国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3000元,居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即储蓄率)的52%;仅过去1年半时间,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增加了9719元,增长了42.2%,居民储蓄率占比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如此高的储蓄率在世界各国实属罕见,也是大国经济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先例。高储蓄存款率,不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还成了拉大财富分配差距的重要推手,也成了中国经济难以治愈的疼痛。
居民高储蓄率成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绊脚石”。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就在于过分倚重出口和投资,而当前在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上无所作为,原因就在于居民储蓄率过高,无法唤醒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消费意愿。据相关分析,中国富裕阶层的财富多集中在各类相关投资产业上,用来存款的钱相对较少,占比不高;而总量达4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多为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聚积的财富,其存款动机为小孩上学、防生病及养老等支出做准备。居民储蓄存款中的大部分资金原本可用做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但因社会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民生机制尚未健全,中低收入阶层担心生活中发生变故或不可预见事件,只得节衣缩食,抑制消费欲望,把收入中的大部分储存银行,从而把当期消费转化为远期消费。同时,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是社会消费需求最旺盛的群体,其消费潜能得不到正常释放,无法转化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推力,使扩内需这驾“马车”乏力。如果居民储蓄存款至少有一半能用于当期消费,则可释放20多万亿元消费能量,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出口和投资的现状,也可有效扭转经济增长疲软态势。
居民高储蓄率成了扩大社会收入差距的推手。广大中低收入者倾向银行存款,除了预防生活意外生变之外,还因缺乏投资理财知识和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只好把省吃俭用的钱存入银行而获取微薄利息收入。广大中低收入者这种理财意愿,使总量巨大的存款资金长年“睡眠”在银行账上,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三大弊害:一是使居民财富不断缩水,随着货币贬值,中低收入者存款越多,财富缩水越多;造成中低收入阶层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能力越来越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因为储蓄存款带来利息收入有限,成了居民财富的“漏斗”。二是银行靠着这些低利率存款,不仅垄断巨额存贷款利差收入,而且依赖着低利率存款提高自己在信贷市场中的定价话语权,不断将资金投向高利领域,使资金流向国有垄断行业和泡沫产业;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导致了中小微实体企业信贷融资越发困难。三是银行靠着这些资金垄断投资项目,并且形成巨大利益集团,对民资进入金融等垄断领域产生强烈抵触情绪,使普通民众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受阻,使金融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由此,改变居民储蓄率过高现状,是中国经济亟需破解的难题,需政府综合施策:加大对居民消费引导力度,提高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使广大居民敢消费、能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能;出台一揽子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扩大内需拉动为主,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增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莫开伟)
◎ 关于城镇化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城市病的文明疗法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景观设计师”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职业,奥姆斯特德(1822-1903)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美国景观设计之父”把公园作为“文明”的场所纳入美国城市,其代表作品如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展望公园、波士顿和布法罗公园系统、斯坦福大学校园、芝加哥“滨河村”社区等均已成为美国景观设计的宝贵遗产而影响深远。《美国城市的文明化》——这本由信函和报告组成的奥氏文集,充分体现了他极具前瞻性的规划思想、浓郁的人文情怀和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
“樊笼里的自然”:城市病的文明疗法
长久以来,人们对城市又爱又恨。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城市在提供就业机会、社会分工服务、文化社交生活、科技教育水平等方面均拥有乡村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身处19世纪美国城市化上升阶段的奥姆斯特德持有一种城市进步观,对其迅速发展坚信无疑。然而,被称为“城市病”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拥挤噪杂、污染加剧、疾病蔓延、贫民窟的出现等。有人希望阻挡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人想逃离城市。
奥姆斯特德看到城市高度人工化环境和特有生活方式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冷漠、算计、猜疑和敌对等负面情绪在人群中扩散。他认为如果任由弊端发展,人类在健康、美德和幸福方面的文明进步将会受到严重危害。城市规划必须为减轻、对抗和逆转这些负面影响提供机会。他从人的本能需求———休憩活动入手,为城市开出了“解毒”药方:提供令人愉悦且方便到达的公共休憩空间,让久在城市“樊笼”里的人“复得返自然”。
奥姆斯特德认为以公园为代表的城市休憩空间对不同社会群体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承载了经济、社会和道德等多重功能,构成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是包容而普惠的,不同社会群体均从中受益。工人阶级家庭只能在墓碑的遮荫处享用野餐、室内拥挤的普通市民被迫聚坐在门前的台阶上休憩、他们的孩子们则在不安全的街道上玩耍,这些令城市文明蒙羞的场景无不深深触动着奥姆斯特德。他指出,公园不应该是只供少数富人和“绅士们”享受的奢侈品;相反,它能够为辛苦工作但收入微薄的广大劳动者带去无尽的快乐。实际上,无论是体力或智力劳动者、工薪阶层或商界人士都需要身心放松恢复的场所;公园对于病人、妇女和儿童等群体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高品质的公园还有助于留住富裕阶层并吸引广大游客和潜在定居者。
公园还具有社交、审美、道德、经济等多重功能。奥氏特别强调公园的艺术性及其熏陶、教化作用。在他看来,最好的艺术是能够在公共场所使用并且为所有人欣赏的艺术。公园是由艺术塑造的自然美景,是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是城市文明化的高级产品。作为艺术产品,公园同诗歌、音乐一样“直通人们思想深处”并慰藉人的心灵。作为“文明教育的媒介”,它甚至可以媲美博物馆和美术馆。奥氏还以当时纽约中央公园游客增加与酒吧酗酒者下降来力证公园的文明教化作用。
奥氏思想中公平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突出且紧密关联。他认为提供公共休憩场所不是为了满足部分居民当下的需求,而是符合全体居民和几代人的长远利益。为此,就不能迁就于房地产所有者的个别利益。他反复强调要充分预测到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将带来的休憩空间需求,城市当局应未雨绸缪对公共休憩用地进行储备和规划建设。否则,未来被迫改造弥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公共休憩场所一旦形成就具有永久性,成为城市规划中最不能随便改动的要素,其价值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提升。他反对支离破碎、各自为政的公园开发模式,强调公园系统的系统性———公园、林荫道、花园、绿地、水系等相互连接成有机整体(他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以“翡翠项链”的雅号闻名于世)。他很看重供全体市民享用、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公园,但也强调普通用途的小公共地块要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为各个居民区提供便利平等的公共休憩服务。
奥姆斯特德的文字既有社会和经济分析,又有美学和艺术讨论;既有工程技术者的专业知识,更有设计师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大众和社会弱者的人文关怀,并始终恪守着全体市民普遍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至上的原则,因此才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向立法者、市政当局、土地所有者和地产开发公司反复呼吁、游说,并大声疾呼:“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决定的所作所为要对未来一千年负责。”
以自然为“樊笼”:对中国的启示
奥姆斯特德这些文章距今已经有140多年,它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何在?依笔者看来,以整体利益和社会公正至上、为城市发展谋千年之大计、尊重自然内在的特有价值,这些精华思想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却由于全球化时代白热化的城市竞争、日益严重的阶层贫富分化、消费社会中新的不平等以及城市化造成的巨大生态代价而显得弥足珍贵。
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系统有助于增强城市的魅力和宜居性,这与近年来美国城市社会学家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遥相呼应。该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创意阶层具有后现代的价值观,他们更看重城市的包容性和生活品质,城市规划建设只有符合这些偏好才能吸引创意人才,资本进而跟随而至。全球化加剧了城市对于资本、人才和游客等的争夺,“宜居城市”或“生活质量”的世界排名已经成为资本和人才选择落户点的重要参考。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城市宜居性的题中之义,为了眼前商业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做法只会使中国城市最终沦为竞争的输家。
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有助于增加有生产能力的劳动力。在当下之中国,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的政策还局限于住房本身而没有给予休憩空间足够重视。实际上,保障性住房有限的户内面积造成低收入群体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更为强烈。很多保障性住宅小区不仅室内狭促拥挤,而且公共休憩空间严重缺乏和品质低下,或者因位置偏远而难以方便地享用。居住方面的社会公正不仅体现在住房供给上,还体现在公共休憩空间的分配上。
在消费主义时代,一切休闲活动似乎都被打上了消费的烙印,消费也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全球化使得休憩活动摆脱了原有的空间束缚,旅游业的发展其实是人们对“城市病”的短暂逃离。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梯度选择”:富裕阶层能够移民发达国家,去后工业化社会享受优美而安全的自然环境;中产阶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去海外或在国内度假旅游,体验乡村美景而放松身心;真正被困在城市樊笼中的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和低收入群体,城市公园几乎成为他们恢复体力和精神的唯一选择。然而,城市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却受到房地产开发和封闭式住宅小区的不断蚕食:越高档的住宅小区其景观设计越精心,人均绿地和公共空间也越多。换言之,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空间被“领地化”和专属化了。房地产和旅游产业使自然变成名副其实的消费品:你的收入越高,与自然的接触就越亲密。自然不再是普罗大众亲近易得的天赐之物而成为权贵美学支配下附庸风雅的装饰品。
时至今日,我们对城市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已经比奥氏把公园景观作为“自然”来理解要深入的多,“生态城市”、“绿色/循环经济”等概念涉及到交通、能源、建筑、产业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来看,奥氏笔下市民“享受新鲜空气的权利”属于生态权利和生态正义的范畴,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下不同阶层的公正问题,更要考虑代际间的公正问题。一个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被破坏、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丧失为代价的城市化模式既不值得自豪更不值得向往。俞孔坚教授倡导的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前提,确保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反规划”理论(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颇有“拨乱反正”之意。我们不仅要在城市的“樊笼”里重返自然,更应该将自然视为防止城市盲目扩张、约束权力与资本随心支配的“樊笼”。
斯人已逝,呼声尤闻。《美国城市的文明化》一书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而言不啻为耳畔警钟。我们究竟该向往什么样的城市化?怎样避免因短视自大造成难以弥补的长久创痛?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社会公正和“生态文明”?每一个对“诗意的栖居”仍然怀有憧憬的人都可以读一读此书。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肖林)
◎ 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
汉中市主要建材价格近两年变化趋势图(2011年8月~2013年7月)
◎ 我市汉台区主要建材价格信息
建筑材料市场参考价格(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