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动态
住建部:进一步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战略
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119号),决定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住建部称,此举意在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
据了解,此次增补调整的目标是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推荐条件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对于此次增补重点镇的原因,住建部表示,2004年以来全国重点镇在集聚人口、扩大就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不少镇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但总的来看,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已成为实际工作中的扶持重点。
据悉,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要从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出发,按照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要求,使全国重点镇数量、分布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形成合理的级配,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近期新政策摘要及经济数据
◆8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8月1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8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的目标。
◆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
◆8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同时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造条件,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增加运价弹性。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称,要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向西开放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2012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4020亿元,增长13%。
◆央行近日发布通知称,将信托贷款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还将金融机构从事的委托贷款业务一并纳入数据库,以防范风险。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将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此外,将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启动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信息,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继续减少。
◆7月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增速从6月的-3.1%反弹至5.1%,进口增速从6月的-0.7%大幅跃升至10.9%。
◆日前,银率网统计称,目前已有108家银行在执行上浮到顶的存款利率了,而这些银行大部分都是城市商业银行。但随着银行拉存款的竞争加剧,一些股份制行和国有大行也逐渐加入了战局,此前,五大行的一年期定存已上浮了8%。
◆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截至7月底,已开工500万套,基本建成28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79%和59%,完成投资6200亿元。
◆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全省投资运行情况,1-7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2.4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1-7月,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175.01亿元,同比增长37.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4.1个百分点。在上年商品房销售回落的基数影响下,今年以来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待售面积增速也逐步下降。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3%,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23.4%。
◆由陕西省政府统一安排,陕西省商务厅等主办,汉中市经济合作局承办的“陕南绿色循环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8月20日在西安举行。推介会后,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当场签约项目63个,总投资额达372.6亿元。据了解,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合作交流活动今后将作为陕西省的一项品牌招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陕西省发改委、财政厅近日发布《关于征集2014年省级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通知》(文号:陕发改环资〔2013〕1165号),支持范围主要包括: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三个方面。节能方面:围绕《陕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陕西省“十二五”节能规划》确定的领域,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高效节能工业产品应用、绿色照明示范、节能新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和节能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循环经济方面:围绕《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陕西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再制造示范、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业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领域内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详情可登录陕西省发改委网站查询)
◆陕西省住建厅日前发布《关于调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人工单价的通知》(文号:陕建发【2013】181号),通知指出综合人工单价: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由原55元/工日调整为72.5/工日,装饰工程由原65元/工日调整为86.1元/工日,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第五、六、七、十、十一、十三章执行装饰工程调整标准,其余章节执行建筑工程调整标准。综合人工单价调整后,调增部分计入差价。本通知自8月1日起执行。
◆8月8日,汉台区与浙江亿丰集团举行汉中浙江国际商贸城暨铺镇浙江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额达50亿元,预计项目运营达产后,年营业额将达300亿元,年税收约15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万人。据悉,浙江国际商贸城暨铺镇浙江科技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总面积约1500亩,其中浙江国际商贸城将建为一所集小商品、五金、家具、汽贸汽配、农副食品销售于一体,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博览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区、高档写字楼、公寓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型城市综合商业广场。
◆日本财务省9日发布数据显示,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在6月底突破10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8.6281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民人均792万日元。日本以247%的负债率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负债冠军,甩开第二名希腊近100个百分点。
◎ 高层观点
◆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现场。他说,西部铁路开发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人民翘首以盼,更有利中西部接收东部产业转移。铁路建设对扶贫、产业发展意义大,西部发展是中国最大的回旋余地所在,西部发展起来,拉动了就业,国家的就业就更有希望。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西部考察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谈到央企与民企的关系时,他丝毫不掩饰对民企前景的看好,甚至预言民营企业将是中国企业征战世界的未来之星。我的想法,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民营也好,国有也好,谁有本事,给中国挣脸就应该支持谁。第二,谁做强做优都是中国骄傲。第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必要搞成你死我活的关系。我看一批民营企业将来相当厉害,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高级知识分子、高级人才,这批企业有可能是中国的希望。
◎ 评论观点
中国经济形势在有序变化中
——解读“克强经济学”
若评选本年度国内最热门经济词汇,“克强经济学”无疑将高居榜首。这个起源于巴克莱资本公司的新词不仅寄予了对中国新一届政府改革施政的无限憧憬,而且也在预期上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原有的运行轨迹。针对“克强经济学”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本报记者采访了经济学家郎咸平。“当下中国经济环境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经济术语描绘"滞胀"。”提及目前国内经济所处的形势时,郎咸平说,要摆脱滞胀环境有两种方式,一是先保经济而轻视通胀,任其恶化;二是暂时忍受较低的经济增速打击通胀,等待通胀回落再拉抬经济。
郎咸平认为,从目前“克强经济学”的施政特征来看,其显然在采取第二种方式。这与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经济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或许会给国内经济带来翻天覆地, 的变化,有望一改大宗商品近年来偏弱的运行格局。
“里根经济学”的施政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大主要方针: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来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减免税费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环境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空间;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调动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打击官僚垄断体系,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从效果来看,以上政策的施行给美国带来20年经济高速发展期。
从李克强总理上任后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内容来看,“克强经济学”与“里根经济学”大同小异。
首先,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虽然没有出台明显降息降准措施,但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动作明显。6月底国内爆发“钱荒事件”意在表明政府收缩流动性之心。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国内社会融资总额月平均达到1.82万亿元,而到了6月则暴跌43%至1.04万亿。资金收缩力度之紧不但近年罕见,而且也给短期大宗商品予以重创,资产价格暴跌。碍于流动性收缩过度可能引发社会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经济“硬着陆”出现,央行在随后的货币调控力度上有所松动。从这一角度看,“克强经济学”相较于“里根经济学”的铁腕措施要柔情许多。商品期价因此在之后的行情中迎来回升走势,尤其是煤焦钢等工业品。
其次,在减免税费方面,“克强经济学”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且力度显著。其中“营改增”税收改革有望降低国内中小民营企业40%的税负,而从今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措施,更是会给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300亿元税收减免的实惠。税费的降低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不仅增加经营者生产积极性,扩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力量来完成去产能和转型升级。这也间接有利于国内大宗商品转入良性的价格运行轨道。
再次,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思路,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审批制度的下放和取消有望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营业者生产积极性,扩大终端需求,增加原料采购。弱化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将转变政府收储保价的观念,有利于棉花、糖等其他农产品回归市场定价机制,避免内外巨幅价差出现。
最后,在打击官僚垄断体系方面,新一届政府率先拿金融银行业开刀。不但自上而下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动金融系统改革,而且还鼓励民营企业也参与进来。一旦国内竞争制度环境发生改变,一些以前由央企和地方政府垄断的商品(原油、塑料及煤炭)强势议价权势必将被平衡化,目前山西省政府力挺煤炭价格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郎咸平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追求经济低速增长下的繁荣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继续适度下行几成定局。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30多年的大步流星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低速增长通道。
经济增长真的很令人着迷,这使我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数量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即想要获得繁荣幸福,就必须依仗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诸如环境恶化、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等问题的涌现,经济增长的万丈光芒似乎正在暗淡。如何才能在人类发展和经济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摒弃了长久以来引以为豪的快速增长、急速增长,低速增长、无增长是否也能实现繁荣呢?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认为,对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与地区来说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唯一的选择。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无论是客观环境所致,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笔者认为这都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锐意改革、打造升级版经济,走向新繁荣的绝佳时机。
低速增长才能为生产要素的配置腾出空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是明显滞后于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政府依旧扮演着稀缺生产要素支配者的角色,市场的成分很低,再加上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驱动,使得大量生产要素向资本密集型、高能耗、高收益的行业倾斜,导致重化工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过度发展,而其他行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无法获得应有的生产要素而处境艰难,这种资源配置显然是扭曲的、低效的,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此时一个低速增长的经济环境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生产要素市场的通胀压力,为生产要素市场化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淡化GDP的评价效能,给政绩考核一个由GDP崇拜向保证民生建设转变的缓冲期,从而使得生产要素的配置权由“市长”交给市场。
低速增长才能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大思路,口号已喊多年,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其原因还是出在过分迷恋经济的高增长。因此,我们对于经济低速增长应当有一定的包容度,甚至应该把它看做机遇,这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决策者放弃刺激思维,减少盲目投资,让经济回归自主增长,按照经济周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将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任务交给市场和企业去解决,这将是更富效率的。
低速增长才能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环境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无论生产、消费或交换都要归结为资源环境所提供。但是能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想要获得稳定、持续、包容性的发展必须尽量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作用。应对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传统的方式是借助“解耦”的概念。解耦又分为相对解耦和绝对解耦,相对解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强度的下降,绝对解耦则是资源影响在绝对值上的下降,两者须同时满足。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提高单位环境资源下的发展效率又要在绝对量上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占用。由此可见,低速增长恰恰契合了解耦的思想,一方面低速增长会减少维持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的绝对量,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透支,另一方面低速增长使得社会生产在利润的驱动下更加注重效率,促进了社会不断繁荣。
低速增长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待。以黄友光为代表的许多学者都发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不升反降。按照常理,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各项幸福指标会相应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几个国家还是上百个国家的研究都显示,经济增长速度高反而降低了人们的主观满意度。那么,经济高增长的意义在哪里呢?在此,笔者想起了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过去总是提到的一个观点:经济低增长才是有价值的。大致意思是只有经济低增长,人民才能真正幸福。因为高增长需要高投资,然而这些投资却因为逐利而偏离了民生,老百姓只能在旁边看着,得不到任何实惠。低增长速度则意味着钱会流向老百姓,由老百姓支配,比如社保支出的钱,看不到对GDP的贡献,但这却能造福百姓。因此,只有经济低速增长,才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
中国经济如今已经进入增长的下行通道,我们需要从财富和扩张的迷失中警醒。在低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一个更多依赖内需、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包容发展的中国经济,将释放更多潜力,并将获得新一轮的繁荣!
(文章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赵晓,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简单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推进经济转型。绿色转型不仅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或排放结构转型的问题,它也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要素投入等也紧密相连,如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城镇化、培育绿色技术等。
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绿色转型是当今世界潮流,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就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本、韩国也在近年来大大提高了绿色转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行动;欧盟更是率先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行动;其他新兴国家也在强调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中国只有顺应这种世界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推进绿色转型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资源环境压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现在全球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二氧化碳排放很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地球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更大,资源和能源紧张的结果是价格不断上涨,价格上升推高了企业发展的成本。同时,除了气候变暖外,三废排放、各种环境污染事故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国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绿色转型,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绿色转型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目前经济下滑挑战的需要。目前,全球经济危机还在持续发酵,目前来看,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很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走出危机要靠绿色转型。
我国已悄然进入“高成本时代”,需要通过绿色转型来应对。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离我们远去,开始迎来一个“高成本时代”,具体表现为土地高成本、高房价带来商务高成本、生活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劳动力高成本、资金高成本、知识产权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税费高成本、交易高成本等。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消化和应对这些高成,而一个重要出路就是通过绿色转型,培育绿色技术和产业,提高产品和产业的附加值,培育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狭义绿色产业就是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产业。广义绿色产业则包括资源节约、绿色友好的所有相关产业。我认为,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行业有如下八个: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绿色制造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里的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文化传媒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旅游产业等)、生物医药医疗保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等)、现代农业(包括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上述行业包括一产、二产、三产,也包含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行业一方面符合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另一方面也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属于广义的绿色产业范围。它们在未来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以及智能制造时代的带来,将对未来的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垄断企业的阻碍,只有打破“三桶油”的垄断,才能为新能源企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政府的管制和审批太多,也阻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减少管制,为绿色产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还可以通过信贷、上市等金融手段为绿色产业中的企业提供支持,可以依靠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还应在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总之,政府应通过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服务,重点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园区环境;软环境包括政务环境、政策支持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等。
推进绿色低碳城镇化
还有就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进以人本、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上半场向下半场的转折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达到30%到70%时属于加速阶段,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距离70%还有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便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推进城镇化,我国也还需要经历20年左右的城镇化加速阶段。而且,在51.27%的城镇人口中,有2亿多每年在城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只属于“半城市化”,因为他们没有变成真正的市民。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完成之前还有几亿农民要进城,这会产生很多新的消费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还将产生很多新的城区和城镇。这会释放出巨大的城镇化结构生产力,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过去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完成进城农民的彻底城镇化,而是出现了很多“半城镇化”问题,即很多农民进了城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无法共享市民待遇和现代城市文明。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的土地等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没能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相应好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取了巨大收入,但农民得到的补偿很少。我认为,这样的城镇化道路需要反思,下一步需要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进行改革。
未来我们必须在总结和反思过去城镇化道路的基础上,推进人本的、绿色低碳的、城乡协调的、特色品牌的、集群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推进人本城镇化。要将农民进城放在城镇化的中心位置,真正把进城农民变成新市民,提高城市人口在整体人口中的比重。第二,推进绿色低碳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尽可能少消耗资源、占用土地,减少污染排放、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推进城乡协调城市化。城镇化的节奏和力度要根据城乡平衡发展的需要逐步推进,不能过快造成城乡不平衡,也不能过慢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太多。尽快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第四,推进特色品牌城镇化。每一个城市都要依托自己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形象,避免“千城一面”、恶性竞争。第五,推进集群城镇化。按照集群的规律发展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关系。 (文章作者:李佐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 城市建设
绿道:城市生态建设的线型旋律
北京市于日前宣布全面启动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工作;武汉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29个湖泊戴上“绿色保护圈”,修建211公里长的环湖绿道;福州的想法是要让绿道随处可见,连二环路和三环路都是连片的绿色景观带;《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正在公示,规划市区内要建23条绿道主骨架线路且相互联接成网,囊括所有城区,目标是出门步行5分钟就有绿道;而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推进的3年铺出1690公里“珠三角绿道网”工程,如今已初见规模,规划内的主要城市基本都已在省级、区域、市内及社区的绿道建设上造出了不小的声势,市民从中获益良多。
绿道,一个近年备受景观设计学者推崇的生态概念,已进入中国各地官方视野,并正在被大力推行。这个在世界城市史上早已诞生100多年的理念,终于在国内大面积落地,学界不吝赞美之辞。“对城市来说,绿道具有革命性意义。”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如是说。与此同时,围绕绿道该如何规划建设的争议之声也一直未歇,得到共同认可的是:发展之路尚漫漫。
生态与实用的平衡
“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到处是钢筋混凝土楼宇森林和汽车组成的钢铁公路,我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便利的同时,也发现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再甜美,河流也不再清澈,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这部讲述城市糟糕环境的专题片,曾在广东省委全会上播放,沉重的旁白配以急促的管弦乐,力证绿道建设的必要性。“绿道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的线状景观走廊,可美化环境、缓解污染、营造城乡和谐人居环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绿道建设,推广绿道文化,做大绿色经济。
从广义上说,绿道是指用来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通俗来讲,就是绿道突破了“块状”休憩地空间,形成了“线状”。当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挤压行人、自行车空间时,绿道以狭长空间排斥机动车进入;当鸟类等动物无法在城市生存时,绿道为动物提供了迁徙、繁殖、基因重组的通道;当河涌被填埋、掩盖时,绿道起到保护者的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绿道使市民能有公平享用国家公共资源的机会。”李迪华说,“绿道建设可以从市民的生活需求出发、从城市生态资本的利用出发,通过显山露水和休闲配套相结合的绿道网络,打造宜居城乡,提供更低碳、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吸引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如“珠三角绿道网”一旦建成后,将串联起十多个城市、200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我们规划的核心就是尽量要串联成珠。”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曾宪川说。
此外,毛蕴诗认为,在绿道建设上,是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一方面,鼓励大家绿色出行,有助于减少汽车使用,缓解空气污染;另一方面,绿道建设能够满足市民对绿色出游的需求,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一些环山绕水、串联乡镇的绿道,在某种意义上就为当地农民铺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绿道沿途增设的旅游路径和设施,可以吸引游客,带来消费,这也成为不少地区修建绿道的重要目的。”毛蕴诗说。
不过,在经济效益这一实用价值之外,也有学者指出,绿道必须首先强调生态化廊道功能,然后才引申出附属功能。“最核心的追求是:‘绿道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不是一条廊道,它最终应该形成一个绿色网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主任刘滨谊说。
美国绿道从一开始强调休憩功能到交通功能,再到环境功能,经历了漫长的争论过程,最终开始形成全美综合绿道网。有学者指出,中国要避免美国绿道建设所走的弯路,在绿道使用上更应注重其环境功用。
出离“生态温饱”
事实上,相比先一步发展的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国尚无完整的绿道网络建设经验可循,连“绿道”这一理念本身,也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而来。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的绿道萌芽期,但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绿道基本沿着铁路、公路、河流以及城市道路系统来建设,远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生态、休闲、美学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层次。
1992年掀起浦东开发热潮,上海进行了50年的绿地系统规划,刘滨谊参与其中,设计了网状的绿色廊道。于是“系统”两个字首次出现在绿地规划中。“这个系统最后呈现的形态就是绿道网络。”他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些城市建设已经有相当大的改观,甚至在国际上获得奖项肯定。“记得当时获国际大奖的一个城市,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公园众多,绿树成荫。但是绿地、公园之间孤立,没有联系纽带,很多城市河道被覆盖,让位于轨道交通。”李迪华回忆说。
在那个时期,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绿地系统规划,但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李敏教授指出,就如同广州当年的规划意图一样,主要都是解决“生态维护”问题。“也就是在这个城市,要保存多少绿地才能维持这个区域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简单讲就是解决‘生态温饱’的问题。”
城市生态问题最终被淹没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浪潮中。道路在不断延长,城镇人口在不断增长,生态系统也在不断被蚕食,直到人们认识到了“生态温饱”的水平已远远跟不上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绿道的发展空间终得以慢慢铺开。
事实上,至今我们都还处在绿道发展的初期。目前国内做绿道设计的企业很少,大学里的景观设计专业也是在近几年才广泛发展起来的。
以美国绿道发展为例,其没有单一的国家绿道程序、法律或基金,而是由一个个成功的案例逐渐累积壮大的,包括鼓励政府拨款、公民宣传、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来自民间的捐赠以及各个州和城市领导的决策。
刘滨谊认为绿道在现阶段的问题就是必须处理好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如果想以环境为导向带动新城发展,传统路网就会是一个巨大阻力,这些都需要去平衡。”而这样的难题已是普遍现象。“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去展示绿道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让绿道发挥联接功能,而城市化之后重新联接建设会非常困难。所以,要有大的长远的计划,需要建立一个绿道视野。”
(文章来源:内容节选自《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罗伟)
◎ 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
汉中市主要建材价格近两年变化趋势图(2011年9月~2013年8月)
◎ 我市汉台区主要建材价格信息
建筑材料市场参考价格(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