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信息服务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服务 > 建华刊物
建华刊物第91期


刊物91期(2013.10).doc(点击下载)






经济动态

发改委:建设百座循环经济城市 将获政策倾斜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00个左右的城市,建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据悉,发改委将在2015年之前结束这项工作,公布入选的100个循环经济城市。发改委要求,入选城市的资源产出水平提高幅度必须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优于上级政府分解指标。但这仅仅是最基本的,发改委还规定了更加严格细致的条件。比如,正式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或年度推进计划,有明确的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构或机制;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清晰,培育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或产业集聚区。

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背后意味着更多的中央支持。发改委已经明确表态,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确定之后,将在资金和金融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近期新政策摘要及经济数据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给省市自治区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于近日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十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计划指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95,银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3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据悉,《指导意见》共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其中,银监会首次提出了要将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等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并且还提出适度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在监管评级上相应放松要求,以及可以将专项金融债对应的全部小微企业贷款在存贷比分子项中予以扣除。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掌握农村范围内每一宗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及权属、界址等产权状况,为当前开展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坚实基础。

9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在厦门联合发布《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近日表示,市政债券的发行既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际清算银行在近日公布的基准三年期外汇交易额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人民币已经飙升至交易最频繁的十大货币行列,这也是人民币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日前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这份排名根据多项标准对全世界140个城市适宜居住的程度加以评估,评选出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今年墨尔本连续第三年排名位居全球宜居城市榜首,维也纳排名第二,温哥华排名第三。


观点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接受外媒联合采访时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以往的发展方式,我们会有更高的增长率。但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

◆9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李克强在文中指出,中国新一届政府今年3月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施政目标。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而是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文章指出,深化改革仍是持久动力。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分给社会,政府该管的管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在达沃斯一论坛上表示:企业家重要的工作就是判断未来,判断对了就有成功的希望,判断错了肯定是失败的结果。我跟大家看的角度不太一样,刚才我们短片放的那么多的企业,柯达,索尼等等,那么优秀都出问题了,从我们的角度看是好事儿,正是因为不断有优秀的企业出问题才证明我们这个社会在发展,我们是最好的企业。美国铝业,还是卡内基,或者现在柯达仍然是20年前那么红火的话,我们现在享受的大量的东西都不可能的。所以,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色,就是一批一批优秀的东西倒下去,一批批新的出来。

据悉,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日前在获悉融创拿下北京新地王后,在微博上点评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如今,北京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一样,都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一个好的做法是在核心城区建设很多的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其核心概念是,大约2平方公里面积的小社区,里面可以自给自足,人们在社区内工作、上学、去医院。与此同时,这个社区完全使用零污染的清洁能源,如可以骑车去任何一个地方,不用使用汽车来回奔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德蒙·菲尔普斯

绿色发展

中国绿色发展三大途径

我国绿色发展要注重三大路径,一者主动积极降碳,二者加快提高产值和国民收入,三者推进制度变革破解障碍。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意味着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同时,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此背景下,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比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要难得多。

因此,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从碳生产率=制度×(产值或国民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式着手政策调整,具体途径可分解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产值或国民收入(分子)、推进制度变革(系数)三个方面。

降低碳排放的六大策略

其一,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今年1月,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当前这种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控制能耗总量别无选择。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提高绿色低碳能源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同时,从消费侧鼓励新能源的消费,限制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而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消费了世界20%的能源,只创造了世界10%GDP。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美国相当,而GDP仅为美国的40%GDP与日本相当时,而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倍以上。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淘汰高碳产业。对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要通过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予以鼓励和支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淘汰高碳产业。目前比较急迫的是限制和淘汰业已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关键要看各地的决心和工作力度。

其三,发展低碳交通,淘汰高碳交通。交通是能源和工业之外碳排放较多的一个领域,交通排放占总排放的1/4左右。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汽车,加快发展低碳的轨道交通,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同时,要通过优化交通布局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什么北京这么拥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空间布局不合理,摊大饼,很多人工作在市中心,住在郊区的卧城,每天往返,造成交通拥堵。

其四,发展低碳建筑,淘汰高碳建筑。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建设房子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进行绿色低碳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小区布局结构设计,节能减排的效果就很好。同时,要对现有的高碳建筑逐步进行淘汰或者改造升级。

其五,增加森林等碳汇。森林、草地、湖泊、湿地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这就涉及到碳汇的问题。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2008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了20%,提前一年多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高,质量也有待提高,还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其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低碳发展与每个人都有关,每一个人都是碳源,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产生二氧化碳等排放。现在有的单位开始采取行动,比如倡导大家短途尽量不开车上班,三层以下不乘坐电梯,随手关灯,装节水器,下班后关开水器,节约用纸等。如果每个人坚持采取行动,常年累积就是巨大的节约量。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文章作者:李佐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城市建设

国外城镇化建设:“德国模式”值得借鉴

德国城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以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为特色的“德国模式”值得借鉴。

德国是世界上城镇化发展较快、城镇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受到各国称赞,特别是德国注重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形成一种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均衡发展的独特模式,值得借鉴。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德国是由几十个各自为政的小邦国组成的。由于这些邦国都有各自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德国的城镇化比较均匀地在全国铺开,布局较为合理。从二战后1945年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德国城镇化水平从69%提高到96%。德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避免一个城市发展为支配性中心城市,而是形成若干功能互补的多极城市群。据德国城市年鉴的数据显示,德国现在共有大中小城市2065个,其中8210万人口以上的行政区生活着2530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30%;其余人口则多数分布在200010000人的小型城镇里。全德国除柏林340万人口,汉堡170万人口,慕尼黑120万人口外,没有其他超过百万人口的大规模城市。德国有11个大都市圈,包括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法兰克福区、莱茵美茵区、斯图加特区、慕尼黑区、大汉堡区等。这11个大都市圈分布在德国各地,聚集着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例如,以生产煤和钢铁而著称的“鲁尔工业区”,它包括了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埃森、多德蒙德5个人口在50万以上城市。这些城市间距一般相隔几十公里,便捷的铁路公路交通和通讯设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极的城市区域。再如,“莱茵-美茵”都市圈有多个中心城市,但这几年来,人口逐步向几大城市之外的小城镇和乡村腹地转移,以致法兰克福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逐年减少。法兰克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它却只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再是这个区域的支配性中心,因为那里的主要城市和星罗棋布的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各具功能。

德国城镇化建设十分注重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其城镇规划不仅强调功能完整、布局合理,而且对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坚持长远性原则。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因而形成“分散化的集中型”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以首都柏林为例,两德统一后,德国首都移至柏林,使该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和土地开发的压力。柏林市与相邻的勃兰登堡州一起,实施了“区域行动”发展战略,在柏林市周边以“区域自然公园”的名义投资建设了一个总面积达2866平方公里的远郊区,其中60万人相对集中在138个小城镇居住和工作,大大缓解了柏林市面临的各种压力。曾来过北京的德国城市协会古特先生认为,建设诸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是一个好模式。在北京,从政治到经济各式各样的机关、企业等,很不专业化地堆在一个城市里面,堵车、污染都变成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个城市的运营效率变得很低。

当然,德国的城镇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往往因过度地强调民主和公平而陷入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的泥潭,德国的一个拆迁项目少则需要几年,多则10多年的时间。在建设上为强调公平而造成投资过散,效益不高,对项目的意见不能统一,久议不决,延误时间。

(文章来源:《光明, , 日报》 作者:柴野 

城市的生活目标与属性

好的城市和好看的城市并非一回事。而且,怎样的城市才能算得是真正好看的城市,也远不像人们习惯认为的那么简单。至少在现代意义上,真正好的城市首先必须是一个适合并能够全方位地服务于公众生活的城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至今也未能深入人心。我们当今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往往与之相关。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它缘于长期以来我们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观念与理论。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美国著名记者和自由撰稿人简·雅各布斯发表于1961年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便对有关问题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即使到今天,该书对于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都是极具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生存,或者死亡”—— 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命题,引发过多少人对人生的感叹和思索。雅各布斯在书中没有诉说面对生死攸关问题时应当具有的宏大叙事。恰恰相反,她主要讲述的是一些普通的、平常的事情。她对现代城市提出如此拷问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并非城市规划专业人士的雅各布斯看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以犀利的眼光对一些被城市规划界长期奉为圭臬的原则和思想进行了批判,引发了规划界对社会公正、生活多样性、复杂性、人性化等城市各方面价值的深入思考。此后,城市规划日益由关注物质形态和工程技术转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人本主义思想在规划中逐渐张扬。

雅各布斯的思想是从对城市的理解开始的。该书之所以被看作是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前,城市更多地是被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或与之关联的空间艺术,因此城市规划更加侧重物质空间的设计,更加关注城市的物理形态。但是在雅各布斯看来,城市首先是公众生活的场所,因此她更加关注的是使城市得以正常运行的机制。所以在她的笔下,城市不再只是水泥丛林,她更加关心下水道是否堵了,自来水是否干净,孩子们是否安全,公园的路灯是否能够照见黑暗的角落……因此,雅各布斯告诉我们,规划是城市中复杂关系和不同人群利益的协调过程,更多的是一个政治过程。我们怎样去规划和建设城市,取决于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城市,从而怎样设定这种建设的目标。

城市如同生命的有机体,是一种极富动态和多样化的地方,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世界。但是以往城市规划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城市理想和城市蓝图,却常常试图把城市当作一种终极完美的艺术品去创造,因而往往与生活的需求相脱离。为此,雅各布斯指出,当我们面对城市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复杂、最为旺盛的生命。正因为如此,在处理城市问题时,我们会遇到一种基本的审美局限城市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在城市布局以及其他城市生活领域,我们需要艺术,需要用艺术的手法来使我们理解生活,看到生活的意义,阐释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本身和其周围生活的关系……为什么有些城市设计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让人失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艺术与生活的混淆。

雅各布斯强调城市的有机性特点,实际上强调的就是城市的生活属性。她对城市生活所作的大量生动细致的描述,令我们看到城市生活的核心真实、鲜活的生命。因此,当我们面对和处理城市问题时,必须抱持一种对于生命的敬重之心和审慎态度,去仔细观察和辨析城市生活中的细节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秩序和原则。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建湿地公园可医治城市内涝

98,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为城市内涝开出了一道药方———多建湿地、绿地、公园等绿色海绵,利用绿色海绵系统吸纳雨水、回补地下水,既能让城市免受涝灾威胁,还能为城市增添好风景。

 “大城市每年遭受内涝危险,赶紧迫不及待建设排水管道。其实,错了!”昨日,俞孔坚在论坛上发言。这个药方行不通,那要怎么治?他的答案是:“建绿色海绵系统,规划得好,可以大大减轻城市内涝!”

俞孔坚说,目前,城市应对城市内涝的做法,大多是修建更密集、直径更大的排水管道,完善基础设施。他认为,城市不只是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更需要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其实,我们的土地就具备最自然、最绿色的基础设施功能。通过合理规划,对现有绿地、河流、排水管网进行整合,就能形成绿色海绵,缓解城市内涝。”他认为,要多建湿地、绿地和公园,通过这些绿地,可以吸纳雨水,并净化水质,还能回补地下水。比如,由他担纲设计的哈尔滨雨洪公园,原来是一片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住宅密集建设,导致湿地濒临消失。通过设计,公园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低洼地可以承接和过滤雨水。这就形成蜂窝状的海绵系统,既减小了城市排水管压力,又恢复了湿地系统。而建立这样的公园,造价不到一般公园的四分之一。 

(文章来源:《重庆晚报》)

东京:乡村与城市的一体化

世界城市发展经验显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核心城市区、城市郊区和城市周边农业区的关系,要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

日本东京就提供了一些借鉴。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东京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也注重乡村的重新振兴及其机能,即重视乡村的生态机能、环保机能、绿地机能,同时,还在农业文化传统的延续、乡村生活的复兴上进行了诸多探索。

都市里的农业

东京分为区部、市部、郡部和岛部四个部分。区部是由23个区组成的东京核心地区,市部是区部以西的26个市制单位,郡部是远郊的西多摩郡部分,岛部则是指太平洋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东京的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多摩山区和亚热带的小笠原诸岛,耕地面积在2011年约为7600公顷,相当于东京总面积的3.5%

尽管农田面积不大,农业就业人口不多,但东京仍然非常重视保护农业。例如,西多摩地区耕地面积有1486公顷,这里是指定的“农业振兴地”,保留了大批农田。西多摩的农业区分布在山区和平原,山区主要种植土豆、荞麦、芥末和仙客来,平原地区主要种植蔬菜、玉米和仙客来。南多摩地区农田面积1754公顷,自古以来就是畜产兴旺的地区,这里栽培东京特产的果树,发展奶酪畜牧业并种植茄子等蔬菜和花卉。北多摩地区农田面积2571公顷,有面积比较大的农田,还有大面积的“生产绿地”,是东京农业的核心地区,这里种植菠菜、胡萝卜、花茎甘蓝、土当归等。

东京岛屿地区的农田面积有1127公顷,这里利用海洋性的温暖气候开展农业活动,种植了明日叶、绢荚豌豆、芋头、切花、切叶、果树等。而在基本被城市建筑覆盖的东京23区,也保留了662公顷农田,这里种植的小松菜、卷心菜和花茎甘蓝以及花卉等,主要出售给城市。引人注意的是,东京的城镇化区域也保留有大片农田,这就是“生产绿地地区”。《环球》杂志记者到东京西郊的小平市采访,看到了市区内的大片农田种植着蔬菜和芋头等。

生产绿地虽然在市区范围内,但作为固定资产税课税时也享受与农田一样的优待措施。截至201041日,东京约有3500公顷生产绿地。在东京著名的高档住宅集中连片的世田谷区,也有生产绿地的存在。

不是简单地赶农民上楼

与日本各地一样,东京的城区和乡村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农民实际上是居住在农村的市民。农民的小楼和东京市内高档住宅区的小楼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宽敞,家里有几辆汽车的很常见。而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等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打破了乡村与都市的界线,农田中还铺设了柏油路、建有完善的混凝土水渠等。

在东京的乡村也可以享有和都市一样的优质教育。桧原村是东京除岛部外唯一的村级行政单位,面积105.4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400人,地广人稀,但小学和初中的各种硬件设施和城市完全一样,有图书馆、体育馆等等。

由华侨创办的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指出,说到城乡一体化,日本似乎更重视制度和概念上的一体化,而不是简单地赶农民上楼。具体来说,日本的三项制度在消除城乡差别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日本自1961年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保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能被健康保险覆盖。在现今的日本,城乡看病几乎没有差别。

二是年金(养老金)制度覆盖了所有人,能拿多少退休金,与自己当初缴纳的金额成正比,与职业没有关系。

三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比如上下水道、电力供给、电信邮政、金融服务等,城乡也几乎没有差别。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在公立学校、公立医院、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做到资源平等分配,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城乡的差别。

自然公园和“里山”方式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再度兴起了保护自然、与自然共生的风潮。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邻家的龙猫》正是这一风潮的引领者,影片再现了东京西郊武藏野的森林、原野甚至沼泽地等景致,也唤醒了人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和对美好过去的回忆。

在日本,远离城区的农村地区被大片划为自然公园。根据《自然公园法》,按照规模和景观的等级,自然公园分为国立公园、国定公园和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

东京共有10处自然公园,面积为7.9352万公顷,占到城市面积的36%。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包括伊豆诸岛的8个岛屿,有火山岛等丰富的观光资源。离东京市中心约1000公里的小笠原诸岛,则几乎被整体指定为国立公园,素有“东方的加拉帕戈斯”之称,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自然公园内,对于开发和建设有严格的规定,为了避免破坏自然,有的地方在一定时段内限制车辆进入,有的不准乘坐动力雪橇。

自然公园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也是为了让人们有机会接触自然。为此,东京的自然公园建有完善的适宜观光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登山道以及长椅和厕所。为了预防突然的雷雨,奥多摩地区还建设了很多避难的小屋。东京每年利用自然公园的人数约有1500万人次,还有4个志愿者团体参加志愿者活动,包括收集垃圾、为游客讲解等。自然公园发挥了让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作用。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不仅拥有东京这样的世界超级大都市,而且还十分成功地保留了具有鲜明东亚特色的农村与农业文化。其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和农村规划的成果,对我国当前的城乡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那么,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东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哪些特点呢?

城乡一体化,日本称之为“城市·农村共生”。从字面意思来看,“共生”而非“寄生”,清楚地表明了农村不是城市的寄生物,两者各自具有独立平等的性格,这与城乡一体的本意是一致的。共生,就是指城市与农村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往来互换、相辅相成,形成功能互补、密不可分的区域整体。

在上个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东京出现了显著的城市化现象,最终形成了东京大都市圈。过去一些人盲目地认为,城市化的能量是无限的,其结果应该是城市消灭自然,消灭农村,从而堆积起更多、更大的人工空间。然而,当各类城市公害和污染的严重程度达到极限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必须调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开始逐步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多方面功能,并认识到农村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还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在国土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田园景观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城市·农村共生”思路逐渐形成。

如今,东京的农业与市民的厨房和餐桌的关系极其密切,承担着每天为市民生产和输送新鲜农副产品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还为市民提供近距离的清爽怡人的绿色空间、农业体验场所和灾害紧急避难场地。

东京的生产绿地多位于东部低洼城区,大量水田与城市空间紧密相接,还有无遮挡的开放景观,这使其成为理想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这些绿地还对城区温度、湿度的调节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正面评价。另外,由于都市农业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市民的身边完成的,所以非常便于消费者对其安全生产流程的确认,有利于增强大都市市民对农产品安全性的信心。

(文章节选自《环球》杂志第14   作者:蓝建中  作者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温哥华为何能成为宜居城市?

温哥华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宜居乐园。在多家国际知名机构的多次评价中,温哥华都位列世界宜居城市前列。温哥华宜居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一是重视以重大专项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和持续改善;二是将社区建设置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与到宜居城市建设中;三是注重人居环境的系统改善,以自然环境宜人、经济环境繁荣、交通网络高效、公共设施网络完善为目标,推进整体提升;四是将文化多元、开放包容作为宜居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集聚。

以人为本的主旨是首要前提。宜居城市的关键核心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要体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是聚集到城市,期望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无法使人们安居于此的城市,其发展必将是不可持续的。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在这样的城市人们能享受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业有所爱、住有所适、食有所安、行有其畅不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生活。居民将所生活的城市作为可以最大化确保自身个体创造和分享幸福和发展成果的出发地和落脚地,整体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生产有序,多数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都可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为所居城市的由衷自豪。总而言之,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方便可用的基础设施、高效主动的政府服务、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深厚多元的人文感受;居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提供和管理科学有序;居民因便捷、舒适的享用城市发展的成果而深感自身城市生活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社区发展是基础环节。温哥华市认为,社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单元,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在社区层面上实现宜居的全覆盖。因此,温哥华将社区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精明增长”作为重塑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并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与到宜居城市建设中。宜居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关注人发展需要的城市,关注“人的需要”是宜居城市真正宜居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哥华特别注重人居环境的系统改善,以自然环境宜人、经济环境繁荣、交通网络高效、公共设施网络完善为目标,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生活选择、尽可能多的机会以及最大的方便,使居民可以就近工作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与娱乐。此外,在社区的基础上,再按照都市区、区域、自治市三个层级形成基于社区的多中心网络系统,促进经济与社区平衡发展。

制度建设与严格管理是重要保障。将严格立法严格执法和科学规划贯穿于城市管理是宜居城市问题解决和成就取得的重要经验。为了推进保护绿色地带等宜居城市的天然基础目标的实现,温哥华专门制定了“宜居区域战略计划”(LRSP)。在这一规划中,特别设立了绿色地带保护专项计划,用以保护大温哥华地区原有城市公园、天然公园、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农业特色景观风貌区的生态特色,绿色地带主要包括公园、供水区、自然保护区和农业地区等。绿色地带保护专项计划对绿色地带所处位置、空间范围的明确,实际上也就等同于划定了大都市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边界,为城市扩张范围和人口增长速度的管理提供了一定参照依据。需要指出的是,绿色地带保护计划的严格实施也给温哥华市留下了不少原生态的东西,坐落于温哥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原生态公园就是很好的例证。

紧凑发展,推进公共服务短半径供给。紧凑型城市是城市集约发展的重要体现。温哥华市认为,只有城市通过紧凑型布局实现人口、产业的集聚发展,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问题才不会出现。从这一认识出发,温哥华明确提出要支持社区容纳中高密度居住区,形成中高密度的城市居住单元,以降低居民就业和居住的通勤长度和通勤时间,使得既有公交系统和商业、学校、医院等社区服务设施可以高效利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城市的低碳发展和组团发展。同时,在紧凑型城市内部,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系统,限制私人汽车的发展,进一步缩短城市可拓展的空间半径,形成更为紧凑的城市格局。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光全

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

汉中市主要建材价格变化趋势图

201110月~20139月)

我市汉台区主要建材价格信息

建筑材料市场参考价格20139月)


材料名称

规格

价格(元/吨)

材料名称

规格

价格(元/吨)

冷拔牡

ф巾3.8

3900

  热轧中厚钢板

δ=10mm

3910

冷拔丝

ф5

3780

  热轧中厚钢板

δ=12mm

3950

带肋钢筋(圆盘)

ф5~ф7

3650

  热轧中厚钢板

δ=1422mm

3900

带肋钢筋(直条)

ф8一ф10

3720

 复合砖酸盐水泥

袋装PC32.5R

340

圆钢(高线)

ф65~ф10

3680

  复合硅酸盐水泥

散装PC32.5R

325

圆钢(普线)

ф65~ф10

3600

  复合硅酸盐水泥

袋装PC32.5

325

圆钢(直条)

ф12一ф16

3900

 复合硅酸盐水泥

散装PC32.5

310

二级螺纹钢

ф12~ф14

3780

  普通硅酸盐水泥

袋装PO42 5R

390

二级螺纹钢

ф16~ф25

3620

  普通砖酸盐水泥

散装PO42.5R

380

三级螺纹钢

ф16—ф25

3750

  普通硅酸盐水泥

袋装PO42.5

385

三级螺纹钢

ф12~ф14

3880

  普通硅酸盐水泥

散装PO42.5

365

热轧槽钢

综合

3900

  普通硅酸盐水泥

袋装PO52.5R

446


特别声明:因存在地域、品牌和购货渠道等方面的差异,上述材料价格信息仅供参考,更多材料价格请登录公司网站查询;如采用需到市场核实或经承发包双方共同认定。  网址:http://www.sxjhzx.com

刊物91期(2013.10).doc
国家发改委 | 国家住建部 | 中小企业网 | 中小企业网陕西网 | 陕西省政府 | 陕西省发改委 | 陕西建设网 |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 |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渭南 | 铜川 | 安康 | 延安 | 榆林 | 商洛 | 汉中 | 巴中 | 广元 | 陇南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工程咨询网 | 中国城乡发展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Copyright(C) 2016 - 2021 www.sxj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514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62号
版权所有:陕西建华工程咨询(集团)公司 客服电话:0916-2523740 邮件:sxjhzx@126.com
最佳使用效果1028*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